【茶话科学营】与科学共进,强师赋能,担当科技教师初心使命

2023年广西中小学教师科学营活动(第一期)于4月9-15日在北京举办。今采编营员心得数篇,将陆续登载,是以为“茶话科学营”专栏,既为同行雅兴共品,也望能启心思聚众智,共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发展。】

 

与科学共进,强师赋能,担当科技教师初心使命

桂林市芦笛小学  蒋仕玲

 

       2023年4月非常有幸能参加由广西科协和广西教育厅主办的2023年广西中小学教师科学营活动(第一期)。这次培训活动有院士报告会、专家学科前言讲座、与科学家面对面、与名校名师交流,以及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普场馆、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开展现场教学等。这次培训活动,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拓宽了科技视野。

一、理解科技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

       在参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时,学校信息中心杨主任介绍了学校科技工作管理情况、课程建设、科普活动及科技社团管理等方面,并实地参观了学校人工智能科普探究基地。在当天的讲座中,我真正理解了科技教师的工作,技能+付出是学生成绩的有力保障。通过学校顶层设计,助力教师培养机制,丰富教师技能,发挥教师专长,开设特色校本课程及科技社团,丰富学校科技活动,编写课程中提升教师自我素养。

       二、用新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引工作方向

       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园园做题为《数学从哪里来?》的专题讲座,介绍了数学史概论,包括古希腊数学、中世纪伊斯兰数学、文艺复兴前后的数学以及中国古代数学,从这次讲座中可以看出郭教授理论知识丰富,专业能力扎实。数学是一门比较难懂难学的学科,往往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少学习方法,这需要老师有更广泛的跨学科知识来帮助学生学习。比如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望星楼”里的圆周率、身份证校验码里的奥秘、中国的阴阳历等等,让学习更有趣,更贴近学生生活。

       坚持正确的方向,做正确的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壮体的专题讲座《赓续初心,回望百年路;矢志使命,开启新征程》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王老师从回望历史观、通览发展观、俯视大局观、前瞻角色观,带我们回望百年国运,了解新中国成功的经验。跟随王老师的指引,回望这百年历史,使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有力武器。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讲解教学,对我触动很深,现场教学,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党的发展历程,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更理解了新中国成长的艰辛,这些伟大的实例更坚定了我们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欧阳钟灿院士主题讲座《显示无处不在,中国显示产业的崛起》,主要介绍了全球显示技术发展路线,了解了CRT、LCD、OLED、 MLED、量子点等显示的历史、技术、运用和趋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罗建泉《膜法传奇——自来水哪里来》专题讲座,从我们喝的水从哪来的、自来水处理工艺、过滤原理、净水器等入手,认识了“膜”,并运用到甘蔗制糖产业,学以致用,努力提升。新技术,新应用,新高度,让我感受到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压力。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子锐的《如何为“发热”的地球寻找“退烧药”》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天舟货运飞船热对流项目载荷主任设计师郭亮的《流体力学与航空航天》专题讲座,两位老师从现在比较关注的温室效应、航天航空等热点问题入手,剖析案例,揭秘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这些事例告诉我们,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跨学科融合的能力,知识更不是单一存在的。

       培训期间还参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科技场馆,让我意识到知识和学生的科学启蒙的重要性,明确了未来学习的重要性,将来一定会更努力学习知识,服务教学。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现在就在,不负祖国,不负时代,不负期望,不负青春,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与科学共进,守教育初心,担教师使命。

主题词

继续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