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随处可见。可“纸是由什么组成”、“纸是怎么造出来的”、“一棵树能造多少纸”等问题,对许多孩子来说都是值得探究的秘密。9月13日,在广西科技馆大厅,50多位天桃实验学校小学部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一个个小实验,让自己变身成“造纸师”,重新认识了“纸”这位老朋友。
这是一群刚入学两周的小朋友,为了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珍惜每一张纸,据介绍,在9月11日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已经开始对他们进行环保的启蒙教育。老师通过砍伐的森林、废纸的用途等幻灯片,让孩子们知道一棵20年的大树只能造出3000张A4打印纸,造纸耗费了很多木材。孩子们会后纷纷感言“大树被砍了,太阳直接晒到我们身上,人会被晒干的”。“我们要节约每一支铅笔,每一张纸”。
9月13日,孩子们又在家长陪同下,参与了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组织的“节约纸张、保护环境”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活动由“纸是由什么组成”、“纸花儿盛开了”、“自制再生纸”三个小活动组成。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将一张张废报纸变成碎片、制成纸浆,用放大镜观察稀释的纸浆,发现纸分解后变成了一丝丝的植物纤维。
最后,孩子们又摇身一变,成了纸张制造的“小技师”:他们将纸浆通过抄纸网均匀铺开成湿纸页;在湿纸页两面垫上吸水性强的盖纸,并用擀面杖来回滚动,压去水份;最后用吹风机将纸吹干。终于大功告成,每个小朋友都造出了一张再生纸。看到自己的杰作,孩子们都乐得四处炫耀。
据了解,“节约纸张、保护环境”2009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已在广西各地以不同方式开展。青少年通过开展家庭、小组、班级、网站等系列体验活动,对家庭、学校及社会存在的浪费纸张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浪费纸张的原因,提出节约纸张的“金点子”,争做一个“节约用纸小模范”。
(转自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