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奖”得主说】梁中昱:用最好成绩回报主席的信任和期望

梁中昱: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我是梁中昱,就读于柳州铁一中学2017级12班,是一名高三年级学生。从陈武主席手中接过“主席奖”的奖牌后,第二天又收到陈武主席的亲笔回信,让18岁的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也是我收获的最厚重的成年礼。主席在回信中殷切地希望我们“与梦想同在,与时代同行”,对于马上参加高考的我而言:梦想就是命令,拼搏就是责任。我会用自己最好的成绩回报主席的信任和期望!

  我出生在“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从初中阶段开始,我就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时间参加学校以及柳州市科协举办的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就读于柳州铁一中学后,得益于学校良好的创新平台和科创氛围,我很快地融入到了科技创新的探索之中。我一直认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应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此,我很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发掘创新的思路和灵感。

  高一那年的暑假,我到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人民医院、工人医院等多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参加社会实践。在医院的创伤科室,我接触到了不少受伤严重的患者。经过了解,他们多数是“两客一危”职业司机,由于疲劳驾驶导致了车祸,造成重伤。这一情况让我感触颇深,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关注司机疲劳驾驶预警问题,并把它作为创新研究的方向。

  高中的三年,是创新的三年。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创新的思路和想法,到赴重庆观摩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吸取创新经验,再到回来总结和提出创新思路。我开始了“基于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监测模式的多层次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从2017年开始创新,到2018年底设计并完成样机制作,再到2019年初开始试用和改进,以及2020年的全面总结。创新项目针对现有疲劳驾驶预警方式单一、效果不佳等缺点,成功利用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等指标能够客观地评价驾驶员疲劳程度的实验室研究成果,为“两客一危”职业司机提供一款操作简单,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
  系统由主机、心电胸贴、智能针刺手环、监管运营手机组成,系统间采用蓝牙通讯模块进行连接,能先后通过语音预警驾驶员、针刺预警副驾驶员、自动拨打监管手机等方式实现多层次预警。

  项目有三个创新点:

  一是构建了全新的疲劳驾驶监测模式。以驾驶员的心率和能够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张力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和RMSSD(疲劳驾驶监测指标),构建了能够实现先后自动语音预警驾驶员、针刺预警副驾驶员、自动拨打营运监管部门电话的多层次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二是用针刺预警副驾驶员。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副驾驶员为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就不能够休息,休息就不能够及时预防驾驶员疲劳驾驶的两难问题。

  三是独特的针刺手环设计,巧妙地利用了智能手环震动马达的偏心轮,在偏心轮正下方设置压板并固定连接钝针状物,使得偏心轮的转动可以将钝针状物从通孔压出至突出外壳,实现针刺提醒的功能。

  该系统经过20名职业司机的试用行之有效,且操作简单,经济适用。

  我坚信:伴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发和完善,在为“两客一危”职业司机提供疲劳驾驶解决方案的同时,还可以推广到各类驾驶员使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辛勤耕耘,多份收获。我的创新项目参加市、省、国家级别的各类比赛中,得到了各级评委、选手和观众的肯定。获得7项大奖和1项发明专利证书: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首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第34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8年柳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二届柳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第七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第九届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特别奖;设计独特的针刺手环以《一种驾驶员安全驾驶监测装置》申报专利于2020年5月8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创新关键点就是形成新的好的想法。持续高中三年的创新历练,提升了我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让我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新的灵感,学会如何调动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我的意志力得到了磨练,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还有几个月,我即将迈入大学生活,开启新的旅程。我深深地感觉到,创新已经融入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未来,我会秉承创新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不断去发现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想法,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用更多地创新发明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便利。

主题词

继续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