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科协巧当“红娘” 为中学高校合作“穿针引线”

  为进一步提高中学生保护北部湾生物多样性环境意识,增强中学生科学探索奥秘和认知北部湾海洋知识能力,促进高校资源向社会开放,在钦州市科协近一个月来的多次努力牵线协调下,5月30日,由钦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钦州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主题为“科学探秘  认知海洋”的2015钦州市中学生走进高校(钦州学院)科学体验活动体验正式拉开帷幕,来自钦州市二中青少年科学院、市外国语学校青少年科学院60多名师生共同走进钦州学院,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参观北部湾生物多样性标本馆、海洋馆及进入科学实验室动手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丰富的海洋文化知识。钦州市科协杨耀川副主席等3人全程参加了活动。

  当天上午,活动组办方邀请了钦州学院“海洋生物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钦州学院中华鲎调查团队负责人廖永岩教授和钦州学院白海豚调查团队负责人吴海萍教授做科普报告。两位教授分别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以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中华鲎和钦州白海豚的生活习性、分布区域以及发展历程等,来自钦州市二中和市外国语学校的60多名同学享用了这两次精彩的科普大赛,同时与教授交流了“如何培养科学兴趣”、“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等话题,讲座报告会后,同学们纷纷在保护中华鲎的宣传版上留下自己的签名,声言要保护、爱护中华鲎。

  下午,同学们参观了北部湾生物多样性标本馆、海洋馆和观赏鱼养殖室”等实验室。在参观中,同学们了解关于鹦鹉鱼、石斑鱼、大蚝、拟穴青蟹、珍珠贝、中华鲎等一系列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养殖条件和利用价值。也认识了钦州的四大海产经济鱼类等。同学们热情洋溢,遨游在海洋的科学知识殿堂。

  在参观完实验室后,同学们参加了钦州学院科协精心组织的各类科技小实验:围绕生物多样性利用的主题开展“变废为宝”主题创意制作,如鱼骨、贝壳工艺品制作等;认识基因实验;洗手肥皂化学实验;鱼类标本制作实验;植物标本制作实验;认识海洋微生物实验等。同学们还充分利用北部湾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相关科技兴趣小实验,在实验中体验科技的奥秘,培养实验动手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此次钦州市科协红娘为中学高校搭线的“科学探秘  认知海洋”体验活动,不仅增强了中学生生的保护北部湾海洋、爱好海洋生物意识,提高了中学生的科学素材知识,也为高校如何对外开放自身的科普资源提供了经验,同时也地方科协与高校科协合作服务社会提供了经验。(钦州市科协:温华成


同学们通过显微镜观察海洋生物


同学们在认识海洋生物

主题词

继续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