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市科协副主席潘宏球向李翔校长授牌
2012年6月13日,南宁市科协、南宁市教育局在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隆重举行“南宁市学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授牌仪式,南宁市科协潘宏球副主席、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李钦才主任以及西乡塘区科协、西乡塘区教育局、西乡塘区科技局的有关领导等出席了授牌仪式。一直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决策,积极响应自治区政府号召开展各类发明创造活动,结合学校创建科技特色品牌名校,努力为国家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2012年,经过多方面努力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认真做好各项创建工作,最终获得批准创建南宁市学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以科技创新教育为办学特色,走“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育合格加特长的学生”的发展道路:研究开发了《点燃发明创造之火——青少年发明创造简明教程》校本课程,开设“科技创新”课,举办科技创新讲座,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科技创新教育成效,为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促进“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南宁市科协副主席潘宏球(右一)、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主任李钦才(右三)等领导参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创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可以组织开放性的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向青少年学生传播科技知识和参与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科技的机会,使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发掘自身的潜能。通过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用那些更加贴近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对问题探究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科学技术带来的美好感受。青少年学生可以在工作室内开展课题开发与研究,参与动手实验等,在“玩科学”中“学科学”,感受“玩”“学”相长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拓展和深化青少年知识结构。
通过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科学知识,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展品的科学原理,亲身感受科技的神奇与奥妙,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科普、走进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激发青少年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广大青少年中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近两年来,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学生提出科技创新设想750多个,完成科技创新成果50多项,科学幻想绘画280多幅,申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其中,“自行车链条防脱落装置”在2011年8月荣获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奖和最高专项奖——“宝钢发明奖”,这是广西首次获得的最高奖;在2010、2011年南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共有8项科技创新成果荣获一等奖;5项科技创新成果代表南宁市参加2011、2012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其中“方便安全安瓿瓶切割器”代表广西参加201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比赛,现已经初评从2000多项发明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决赛。在2011年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评选活动中,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组织参加评选的3项研究成果共6名学生,其中2人当选2011年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3人当选“预备小院士”,1人当选“小研究员”,所取得的成绩是广西参评学校中最好的。
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的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已在南宁市、广西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学校先后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广西青少年“爱科学月”活动先进集体、南宁市青少年爱科学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南宁市西乡塘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多名科技辅导员荣获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园丁奖和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优秀科技辅导员及广西、南宁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等;3名学生荣获南宁市西乡塘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优秀科技总辅导员蒙科祺老师常被邀请到其他学校作“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知识”讲座。学校突出的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教育成绩,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通过创建南宁市学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大力发展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教育,将对南宁市甚至广西的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